中国毒蛇实力排行榜:十大霸主揭秘

发表时间: 2023-06-22 21:14

中国生活着许许多多的蛇类,它们其中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十大毒蛇排名,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毒蛇榜上有名。

第十名:短尾蝮蛇

别称:红土球子、草上飞蝮蛇

生活习性:短尾蝮蛇从平原到海拔1900米山地都有分布。活动于河边、草坡、林地或远离水源的荒地、石堆,卵胎生,初生仔蛇全长140~170mm。一天之中如果气温变化较大,蝮蛇的活动时间也不尽相同。天气冷时,它只在中午前后出窝活动;气温达到25℃以上时,在上午9时和下午3时活动较多;在气温超过30℃以上时,则于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,中午却很少出来活动。

短尾蝮蛇属惰性蛇类,喜静不喜动,活动比较缓慢笨拙,捕食常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。即选择舒适位置盘蜷不动,头在中间并稍稍抬起。由于身体有以假乱真的保护色而不易被小动物发现,当有蛙、鼠或小鸟等食饵从其旁经过时,蝮蛇通过颊窝和舌头很远就能发现。一旦达到捕捉距离即突然弹出头部攻击,用毒牙迅速咬住猎物稍等片刻才松口。猎物被咬后即刻中毒,挣扎动作缓慢,蝮蛇跟随其后直到动物不能动时才慢慢吞食。

分布:中国各地都有分布

食性:短尾蝮蛇主要以泥鳅啮齿类动物蟾蜍等为食

毒性:

第九名:竹叶青

别称:竹叶青、青竹蛇、青竹彪、刁竹青、焦尾巴、赤尾青竹丝

生活习性:竹叶青蛇树栖性很强,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或竹枝上,尤其喜栖于山洞旁树丛中,多于阴雨天活动,晴天的傍晚亦可见到,以傍晚及夜间最为活跃。在夜间有扑火的习性,但是对电光则不表示反应。

竹叶青蛇活动适合温度在22-32℃之间,其性格为神经质,具攻击性,有毒。一般除1-2月冬眠外,全年均可进食,耐饥饿能力较强,可超过5个月不摄入任何食物仍保持健康。

分布: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地

食性:竹叶青主要以蛙、蝌蚪、蜥蜴、鸟及小型兽类为食

毒性:

第八名:中华龟壳花

别称:老鼠蛇 、龟壳花 、恶乌子、笋壳斑

生活习性:中华龟壳花主要在傍晚和夜间活动,白天偶见。夜间见时,原矛头蝮通常将身体的大部分隐藏在树丛或草丛中,只露出身体前半部分等待捕食机会,或者在岸边或早地缓慢移动,不会主动攻击人,受到惊扰时逃跑速度较慢,或作卷曲状自卫。 季节活动高峰在6~8月,最适宜的活动气温在23~32℃。

分布:主要分布在台湾、福建、贵州、四川、浙江南部和江西部分山区

食性:中华龟壳花主要以家鼠,鸟、蛙、蛇及昆虫为食

毒性:

第七名:鲁塞尔蝰蛇

别称:金钱豹,百步金钱豹,金钱斑,古钱窗

生活习性:鲁塞尔蝰蛇行动迟缓,袭击目标时躯干前部先向后屈。再猛然离地面向前射击咬住目标。并有咬住不放的现象。幼蛇性更猛,受惊扰时,身体不断地做膨缩动作。并发出“呼呼”声,并能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。天气炎热时鲁塞尔蝰蛇躲在阴凉通风处,9、10月间被该蛇咬伤的病例多,尤以广州、合水、福建泉州地区的蝰蛇咬伤病例较多。

分布:主要分布在福建、广东、广西

食性:鲁塞尔蝰蛇主要以鼠、鸟、蛇、蜥蜴及其它蛙类为食,有时可进入住宅觅食鼠类

毒性:

第六名:眼镜蛇

别称:饭匙倩、蝙蝠蛇、胀颈蛇、扇头风、扁头风

生活习性:眼镜蛇常喜欢生活在平原、丘陵、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里,山坡坟堆、山脚水旁、溪水鱼塘边、田间、住宅附近也常见出现。春秋两季多在洞穴附近活动,而夏季及秋初则分散到山脚田野、河滨、稻田、路旁墙基,甚至于进入家屋 属昼行性蛇类,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。

眼镜蛇能耐高温,在35-38℃的炎热环境中照样不回避阳光,仍四处活动,但对低温的承受能力较差,冬季都喜集群冬眠,在气温低于9℃时易遭冻死。眼镜蛇有剧毒,若惹怒了会伤人,为我国的主要毒蛇之一。

分布:中国南部、台湾

食性: 眼镜蛇食性很广,既吃蛇类、鱼类、蛙类,也食鸟类、蛋类、蝴蝎、鼠类、蜥蜴类、蟾蜍、泥鳅,甚至可吞食同种的幼体。

毒性:

第五名:银环蛇

别称:银脚带、银包铁、雨伞节、寸白

生活习性:银环蛇栖息于平原沿海、沿江或沿湖低地到海拔1300米的平原、丘陵、山区以及山麓近水的地方。有稀疏树木(多为松树林)或小草丛的低矮山坡,坟堆附近,近水的山脚、路旁、田垣、树兜底下(尤其樟树底下),河沟鱼荡旁、倒塌较久的土房子下、古老的石头堆下、山区住宅附近或菜园,以及墙脚。也常出现于田边、路旁、菜园和草丛中,都是它栖息的地方。而以近水的坟堆附近较多。

分布: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及云南南部

食性:银环蛇主要以鱼、鳝、泥鳅、蛙、蜥蝎、蛇、鼠等为食

毒性:

第四名:尖吻蝮蛇

别称:七步蛇、五步蛇、百步蛇

生活习性:尖吻蝮蛇行动迟缓,白天、夜晚均出来活动。尖吻蝮蛇年活动周期自惊蜇至大雪约为9个月,影响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、湿度及食物。气温20—30℃时,活动最频繁,气温高达35—38℃时,多向水边集中。在夜间用松把照明较为敏感并对火把有攻击反应,用手电筒照时几乎无明显趋温倾向。尖吻蝮蛇夜间见到火光,会跃进式主动攻击,雌蛇有护卵习性。

分布: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地

食性:尖吻蝮蛇主要以鼠、蛙、蜥蜴、鸟类为食

毒性:

第三名:扁尾海蛇

别称:

生活习性:扁尾海蛇头背呈现黑色,有一个黄色的马蹄形斑,颈部有两条淡纹,腹部呈现黄色,尾部为适应水中生活呈现扁平状,主要栖于近海岸或小岛礁石中,卵生。

分布:福建、台湾沿海

食性:主要以小鱼虾为食

毒性:

第二名:莽山原矛头蝮

别称:小青龙、莽山烙铁头

生活习性:莽山原矛头蝮为夜行性蛇类,瞳孔是裂孔形,视力很弱,捕食主要采取“守株待兔”快速攻击的策略。常在草地上或树枝上“盘息”,“盘息”时头部始终放在中央,保持高度警惕性。夏天常在树底下或草地上等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地方“盘息”;秋季会在较为空旷的地方晒太阳;11月份气温低于12℃时开始进入冬眠,次年3月气温达到20℃左右开始苏醒。

分布:中国湖南莽山

食性:莽山原矛头蝮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、鸟类为食

毒性:

第一名:眼镜王蛇


别称:山万蛇,过山风

生活习性:眼镜王蛇喜欢独居,白天出来捕食,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。眼镜王蛇像眼镜蛇一样,在受到危险时会抬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,然后它会张开嘴,露出毒牙,一面盯着对手,一面留意着四周的环境。一旦眼镜王蛇认为自己处境危险,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。

眼镜王蛇的食物通常是其他蛇类,眼镜王蛇的体内有抗毒的血清,所以当其他毒蛇对眼镜王蛇施咬时,眼镜王蛇通常会安然无恙。食物包括体积适合的蟒蛇,其他种类的毒蛇与无毒蛇,像眼镜蛇、金环蛇、银环蛇、鼠蛇等,而当食物不充足时,它们甚至连其他同类也会吃,因此,眼镜王蛇又被称之为“蛇类煞星”。

分布: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

食性:眼镜王蛇主要以蛇类和蜥蜴为食,也吃鸟类、鸟卵和鼠类

毒性: